文物世界 wwsj 2006.6
几千年来, 木结构古建筑始终以这样一种建筑
模式出现:“ 凡屋有三分, 自梁以上为上分, 地以上为
中分 , 阶为下分。”这种建筑模式上的每一组 , 甚至
每一个构件 , 它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多样性 , 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 不同生活地域 , 不同民族文化
的风格和特点。柱础石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独具特色
的一个构件, 具有“ 起源早, 数量多, 形式广, 价值高”
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区别柱础石的时代造型与雕饰
艺术 , 对于研究、继承历史遗留的传统艺术和技术
成就, 有效地保护文物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柱础石的起源与形式
柱础石, 宋代称柱础, 清代称柱顶石。它是放置
在古建筑柱子底下的石制构件。由于中国古代建筑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 梁柱系统是主要承重骨架 , 所
以历史建筑都讲究基础的制作。一般情况下基础是
由柱础、磉墩、灰土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