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格里菲斯裂纹理论)
为了解释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断裂强度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巨大差异,格里菲斯
(A.Giffith) 在 1921年提出,实际材料中已经存在裂纹,当平均应力还很低时,裂纹尖端的应
力集中已经达到很高值( σm),从而使裂纹快速扩展并导致脆性断裂,他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计算出裂纹自动扩展时的应力值, 即计算了含裂纹体的强度。 能量平衡原理指出, 由于裂纹
的存在, 系统弹性能降低, 若要保持系统总能量不变, 裂纹释放的弹性能必然要与因存在裂
纹而增加的表面能平衡。 如果弹性能的降低足以满足表面能的增加的需要, 则裂纹的扩展就
成为系统能量降低的过程,因而裂纹就会自发扩展引起脆性破
坏。
设有一单位厚度的无限宽薄板,对之施加一拉应力,并使
其固定以隔绝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在垂直于板表面方向上可以
自由位移,板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如果在此板的中心割开一个
垂直于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