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 30年之中国式融资
20世纪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高速公路建设在思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否建设不再成为问题。 高速公路巨额资金的筹集以及
巨额本息的偿付就成了压在公路交通行业头上的“两座大山” 。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资金不足、建设滞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公路的发展。为解决
资金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除加大政府投入外,还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筹集
建设资金,逐步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体制。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投融资体制的逐步建立密不可分。在政府投资的带动和国家共赢互利政策的鼓
励下,社会资金、银行贷款和外资大量投入公路建设。 从统计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交通固定资产的投资占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