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数据采点时位移值会有微小变化。图 3(b) 为滑动
支座端部水平滑移值跟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由于试
验中滑动支座穿过滑移槽的螺栓并没有完全放松 ,压
力弹簧仍有一些压力 ,在开始滑动时有些摩阻力。图
4(a) 为试验过程中索内力变化情况 ,由于前述原因各
个索应变值的离散性比较大 ,图中所示的试验结果为
一个索两端应力的平均值 ,是第一段直线索 (索锚具与
第一根撑杆间索) 的内力。图 4(b) ~ (f) 分别为拱桁架
几个代表性杆件内力变化值。其中 ,6 号节点为跨中
节点 ,14 号上弦杆、5 号下弦杆、49 号腹杆靠近跨中部
位 ,1 号下弦杆、52 号腹杆靠近支座端。
从图中可以看出 ,多次交替施加预应力和荷载可
以使构件内力始终控制在较小的幅值范围内 ,避免产
生过大的应力峰值 ,可以在弹性范围内更充分地挖掘
材料潜力。而且滑动支座端在较小范围内滑动 ,避免
了单次预应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