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滞后于主体结构顶层的加速度, 在最大反应时刻总有相位差出现, 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的地震
响应。这就是铅芯橡胶控震支座的控震机理。
3 结 语
1) 在结构内部引入控震支座较建筑物基底隔震无论是其动力行为及控震机理更为复杂。此时,
仅从塑性耗能、延长系统的自振周期, 或仅从结构顶部的加速度反应来评价控震效果是不充分的。
2) 在水箱及主体框架结构间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控震效果显然与结构参数、支座特性以及地震
波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控震措施将大质量水箱对抗震设计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
因素是简单易行的、有效的, 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如何进行控震参数匹配达到主框架控震率较大且水箱位移不致过大的优选设计方案, 拟另文
予以讨论。
参考文献:
[1 ] 王松涛, 曹资1 现代抗震设计方法[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2 ] G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