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86 4.5
27 2021-04-27
pdf | 560KB | 8页
正文 简介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麦(W处理)、蔬菜(V处理)、药材(M处理)及对照(未种: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平均质量直径(WM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数(ELT)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 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值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W处理>C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C处理有助于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W处理则有助于增加下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0-40 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 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处理<W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4和R2=0.67.空心村整治还田后种植玉米和小麦有利于提高0-40 cm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层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举报或联系客服:400-823-1298处理。

您可能感兴趣

原价: 100 积分
立即购买

老客限时专享

优惠券专享

恭喜您获得500元优惠券